无障碍
标       题: 关于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HBW-45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索  引  号: 11150300011554359H/2025-04219 发文字号: 乌工信复发〔2025〕1号
发文机构: 乌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信息分类: 人大提案
概       述: 关于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HBW-45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成文日期: 2025-05-27 00:00:00 公开日期: 2025-08-13 11:09:32 废止日期: 有效性: 有效
关于市十届人大五次会议第HBW-45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发布时间:2025-08-13 11:09:32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局 来源:乌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浏览次数:

关于市十届人大次会议第HBW-45号

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李洪仁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乌海市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建议》已收悉,我局高度重视,联合财政、人社、科技等部门研究落实。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加大中小企业培育力度,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帮扶与发展并举,围绕政策惠企、服务助企创新强企、标杆引领、数智赋能“五维”发力,取得较好成效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乌海市共有中小微企业3万余户,其中工业中小企业4000余户。目前,乌海市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逐步形成,已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单项冠军6家,占全自治区的五分之一;培育出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也是参评年份唯一一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乌达区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市现有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科技型中小企业96家、院士工作站3个、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4个、乌海市科学技术创新中心3个、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1家。

二、工作推动的主要举措

(一)深化营商环境改革

一是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48条政策,指导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建立信用意识、清理欠款等二是印发《2025年乌海市助企行动方案》,通过详细规定中小企业要素保障职责划分、创新性开发乌海特色金融产品,加大上级资金争取力度、打造自治区西部大宗商品物流枢纽,减轻中小企业经营负担。三是印发《乌海市可降解材料产业发明专利奖励办法》,鼓励支持可降解材料相关企业、单位和个人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四是印发《乌海市推进企业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服务改革实施方案》,提升政府“放管服”工作质量,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五是制定《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竞争审查会同审查工作指南》,结合第三方评估机制,开展300余项政策审查,修订废止14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强化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整治,建立健全市场秩序,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健康生态。

(二)创新创立融资支持机制

出台《乌海市中小微企业助保金贷款实施管理办法》,一是通过改用备案推荐制,充分授权放权;二是通过创新“政银担”合作模式,事前责任明确,避免事后推诿推责;三是降低融资成本,合作银行贷款利率定价最高不超同期LPR+150基点,且不再收取企业保证金,中小企业申贷积极性提高;四是创新担保方式,允许企业提供保证、抵押、质押等单一或组合形式的灵活担保条件,以充分降低企业融资门槛;五是提升放款效率,担保公司与合作银行同步对企业进行尽调、审批,工信部门同步履行备案推荐职责,企业积极配合办理合同手续,整体审批放款效率较高。近两年来,“助保贷”已逐渐成为乌海市落实普惠金融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金融产品。截至2025年1月,盛达担保公司已累计为乌海市中小企业提供“助保贷”授信担保金额32275万元;“助保贷”授信在保余额11720万元。六是积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出台《乌海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市财政局会同市水务局、人民银行乌海市分行推出“水权贷”质押贷款金融服务,首笔质押黄河水权贷款500万元已由蒙商银行成功落地,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度过生产经营难关。

(三)科技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一是印发《乌海市人才赋能科技“突围”工程若干措施及其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工作方案的通知》《2025年科技“突围”工程任务清单的通知》等文件,突破性地在高层次科技研发团队经费支持、高层次人才招引落地、研发和中试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进而推动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度融合。二是印发《乌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实施细则(2023-2025年)》《乌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实施细则(2023-2025年)》《乌海市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推动政金企跨区域融资对接服务

一是梳理融资需求项目118个、金额366.48亿元,组织11场政金企对接会,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为我市重点项目提供融资支持。二是与北京市东城区签署框架合作协议,鼓励双方金融机构在信贷投放、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开展业务合作,协同推动金融资源互动共享。与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重点围绕乌海市重点企业开展专项金融服务,积极探索设立产业基金,聚焦乌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项目,促进“科技-金融-产业”协同创新发展生态形成。

(五)加大重点产业融资支持

乌海市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5个超百亿级全产业链集群,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力度,为君正集团、东源科技、华恒能源、三维新材料、广锦新材料、杰特绿能、美邦中科等7家BDO生产企业累计提供融资授信141.09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压力,有力推动了我市打造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进程。

(六)打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

一是鼓励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服务中小企业充分发挥服务触手作用。通过选拔优质载体,目前已建成网讯创客、西北化学网、金钥匙、博远等6个自治区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二是与北京市中关村发展集团合作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建设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培育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集聚,推动区域产业集群发展与创新能力跃升。

(七)开展职业技能提升,提供全方位企业咨询服务

累计组织线下职业技能提升培训200余次,培训总人数7000余人。线上下同步举办以研发费优惠政策解读、打造组织执行力等为主题的“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培训讲座”2期。提供财税服务、技术服务、法律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咨询、融资服务、创业辅导、信息咨询、专家咨询9类服务累计3204次,服务企业14881家,服务人数88220人,接听热线49618次,引进第三方服务机构200余家。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深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建立并完善乌海市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对培育库中企业实施“有进有出”动态管理。指导库内企业做好梯次申报准备工作,紧盯优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信息更新等接续服务。建立对企业研发投入、营收增长等重要指标的跟踪提醒机制,优先保障BDO一体化、固态电池一体化、煤焦化一体化、硅基新材料一体化4条重点产业链条项目纳入培养计划,确保我市企业评得上、保得住、能进步

(二)强化金融与政策协同一是落实分档奖励政策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奖励,紧盯各项惠企政策资金落地效率;二是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等创新模式,力争小微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5%。

(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一是引导和鼓励中小企业加快攻关关键技术。加快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营,联合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攻关催化剂、改性材料等“卡脖子”技术;二是提质增效,拓展海外市场。组织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专业展会,支持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四)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政府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双提升”和“三个全覆盖”行动,全面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覆盖率

(四)优化服务生态一是整合“科技+税务+财政”资源,不断推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政策宣贯、点对点对接的方式,帮助企业精准解决订单、人才、融资等问题;二是数字化赋能,开展新业态服务。加强数字化赋能,开展电商培训、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市场竞争力。

分管领导:董冠华

联 系 人:刘恺

联系电话:13314738093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