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 题: | 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8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
索 引 号: | 11150300011554359H/2022-04424 | 发文字号: | 乌工信发〔2022〕4号 | ||||||
发文机构: | 工业和信息化局 | 信息分类: | 政协提案 | ||||||
概 述: | 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第18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 ||||||||
成文日期: | 2022-06-27 00:00:00 | 公开日期: | 2022-07-21 17:14:35 | 废止日期: | 有效性: | 有效 |
关于市政协十届一次会议
第186号提案办理情况的答复
戴彬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我市化工行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已收悉,经市科技局、市人社局、乌海职业技术学院协办后,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重点化工企业人才及用工需求情况
按照要求,我局对全市52户重点化工企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摸底,包括生产岗位、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优秀工程师和其他岗位等。摸底数据显示,有人才或用工需求的企业有25户,缺口为3386人,其中生产岗位(普工、操作工、机修工等)缺口1858人,专业技术岗位缺口1425人,管理岗位缺口17人,优秀工程师缺口26人,其他岗位缺口60人。
从人才及用工岗位需求情况看:我市重点化工企业人才及用工缺口主要集中在生产岗位及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技术岗位,共计3283人,占总缺口人数的97%。从人才及用工学历结构需求看:本科及以上学历需求25人,且大部分要求专业对口;大专及以上学历539人;高中(含中专)及以上2441人;初中及以上学历171人;不限学历127人。重点化工企业人才和用工缺口对学历要求不高,普遍集中于高中、中专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0.7%,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16.7%。
二、采取的措施
近年来,我市重点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等领域,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大力培育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积极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不断推进解决化工企业人才紧缺和招工难、用工难的问题。
(一)加强政策引导,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一是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唐毅书记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第一次全会上强调要以产业为牵引提升人才引进质量,聚焦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实施更加精准有效的引才政策,把招商引资和招财引智结合起来,真正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带项目,打造产业人才发展的人才聚集地。同时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乌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规则》、《乌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细则》、《乌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进一步明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印发了《乌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了工作目标及任务。市人社局制发了《关于做好2022年全市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落实完善人才评价机制。
(二)建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建设绿色智能化工专业集群。市职业技术学院紧扣我市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了以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为核心,药品生产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工业分析技术、化工安全技术、化工智能制造技术、氢能技术应用等与我市化工产业相配套的绿色智能化工专业群。
二是加强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市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企业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持续更新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按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化工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接“化工操作、工艺控制、设备操作维护及产品分析检验”四个核心工作岗位,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与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建立了“理论学习→仿真训练→岗位实操”能力逐级提升的“校企共育、教训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加强职业技能和资格证书培训。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现有化工总控工、化学检验员和工业废水处理工等3个职业鉴定工种。2017年以来,培训在校学生790余人次,取证率94%,培训企业人员690余人次,取证率88%。
(三)提升校企合作水平
一是完善创新人才引育机制。通过开展科技合作项目,大力引进区内外高端智力资源。近年来,先后柔性引进清华大学教授马凡华、中科院武汉岩土所所长薛强、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赵晨等10多个高端人才团队;加强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组织40多人次参加了自治区技术经纪人培训,截至目前,累计培养国家技术人才12人;市人社局积极开展了乌海市重点企业用工系列专场招聘会,为全市企业招聘各类人才搭建平台载体。
二是推进开放合作交流。深化与兰州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大学等20多家高校院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形成了校地院企全方位、宽领域、多形式、多模式的合作格局。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培育搭建新联合体,稳步推进“异地孵化、乌海转化”工程。截至目前,建成8家“异地孵化、乌海转化”中心,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多项。
三是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市职业技术学院与乌海市质量计量检测所、君正、佳瑞米、东源科技、宏源、三维、德晟、广纳、国家能源集团、新农基、联邦制药等多家化工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等,同时邀请化工行业专家参与系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教育教学、教学质量评价等环节共同进行化工人才的培养。
四是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市职业技术学院自2015起先后与内蒙古君正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内蒙古美方煤焦化有限公司开展了“君正班”、“美方班”等企业订单班培养,目前企业订单班学生达1039人。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化工人才资源少。乌海及周边城市大中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较少,优秀工程师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人才生源少。市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现有在籍学生1367人,其中普通全日制学生328人,企业班学生1039人。受到专科分数段人数逐年减少、对应中职学校相应专业裁撤、区位劣势、化工专业认可度降低、联合办学本科专业取消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学院化学工程系招生情况不理想。
二是岗位人才紧缺。具有相应证件的生产岗位及专业技术岗位人才紧缺,乌海及周边地区产业重合度高,劳动力需求重合,全市重点工业企业基础岗位流动性大,岗位吸引力不足,加大招工招聘难度。
三是企业对人才培养投入不足。工业企业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大多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不高,对人才培养的目的性不明确,在人才培养、技能提升等方面投入少,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处于创业前期的企业,受生存压力的影响,往往会忽视人力资源体系的建设。
四是创新研发动力不足。企业在本地建设研究中心的意愿不强,极少数工业企业能把企业研发中心放到我市,更倾向于引进现有成熟技术。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加强职业人才生源培养。在化工产业仍然作为乌海市支柱产业之一的背景下,市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发挥好职业技术学院与市重点企业合作,增加“订单培养”人数比例,根据企业需求设置招生专业。
二是大力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市职业技术学院下一步抽调业务骨干教师加入学院招生宣传工作队伍,赴自治区各盟市发放纸质、电子版招生简章。重点宣传介绍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学院各专业特别是化工专业高就业率及优厚待遇,并充分利用新媒体新平台,制作宣传影像资料,加大宣传力度,同时主动对接企业大力宣传,将企业班学生作为生源不足的有效补充。
三是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市科技局加强助推地区产业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有机融合,深度融入“科技兴蒙”行动,充分依托发挥各地区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功能,开展区域间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专家院士团队、科技型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推动地区产业升级发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解决重点行业急需紧缺的人才和技术。同时积极探索“人才飞地”招才引智新路径、新模式,有针对性开展精准引才、定向引才、柔性引才,并配套完善政策保障。
四是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市人社部门开展好“三引进一培养”工作,加大为重点非公企业招聘各类人才的力度,下放职称评审权限,落实好企业职工职称评审、资格证书培训认证、职业技能提升等工作。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请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分管领导:班耀宇
联 系 人:国海龙
联系电话:0473-3959186
2022年6月27日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