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晋江推进“两化”融合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23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本报讯 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晋江市乘势而上,继续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及“信息技术创新”工作,把“两化”深度融合作为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主战略,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实现信息采集、加工和管理的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及信息流通的高效化和实时化,提高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积极引导“晋江制造”向“晋江智造”转型,进一步加快晋江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聚才打基础 晋江市坚持人才兴企强企战略,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优秀人才的若干意见》,为“两化”深度融合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围绕骨干企业、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两化”深度融合的工作需要,加快教育、培训和引进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以及一些有潜力的创业期企业与有经验的创新型人才。在就业待遇上,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优先享受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业创新领军人才的相关优惠政策。在工作环境上,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就业创业环境,为晋江市“两化”融合、电子商务发展实现质的飞跃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重视培养本地人才,充分利用本地高校和职业技术教育的优势,建设校企合作平台,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产教结合,强调实践,提升专业教育的针对性,着手培养适应“两化”融合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营销推广、商务管理等才能兼备的各类复合型人才。 技改促融合 晋江市着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重视推动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出台了《关于促进企业技改提升的若干意见》,从鼓励购置先进设备、实施重点工程、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项目支撑四个方面入手,运用政策支持、资金补助等手段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晋江市还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合作成立晋江—哈工大机器人研发中心,为晋江企业提供免费的自动化技术创新与应用技术指导、方案设计服务。截至目前,该中心已走访企业30多家,服务恒安、浔兴等公司50多次,指导三斯达、茂泰公司启动技术改造工作,完成福派园、三斯达、茂泰、冠达星等公司生产线自动化改造技术方案15套。运用信息化技术改造提高企业的工业生产力,已经成为晋江市“两化”融合的一个亮点。 搭台助创新 晋江市先后设立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晋江市创意创业创新园、中国鞋都电子商务中心等园区,配套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创意和创新孵化型产业园区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洪山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工业设计、人才实训、电子商务和动漫设计等4大主导产业,配套时尚发布、创意体验、休闲娱乐等3大辅助产业,目前已引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研究所等29家设计机构,累计完成投资近亿元;创意创业创新园(简称“三创园”)以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科研孵化、文化展演、电子商务、高端商务产业为主导,规划5—10年内建成企业二次创业、二代创新示范区,闽台设计研发产业聚集区,新兴产业孵化基地,支柱产业设计研发总部基地和企业领袖汇智天地;中国鞋都电子商务中心是福建首个集电子商务区、精品展示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为一体的现代化电子商务中心,采用国内首创的电商运营现买现卖、无缝对接模式,以扶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为目的,以企业与网商对接共同发展为中心,拉动本地的生产制造企业更上一层楼。为了发展电子商务,晋江市出台了《关于支持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的若干意见》,单列专门条款扶持电子商务公共平台建设。 通过持续推动,晋江市“两化”融合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3年,恒安、七匹狼两家企业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企业,恒安、七匹狼、安踏、福兴等4家企业被泉州市信息化局认定为泉州市“两化”融合示范企业。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速,应用电子商务运营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包括安踏、361度、特步、七匹狼等在内的七成晋江鞋服品牌企业涉足电子商务,其中多家企业在电子商务领域年销售额超过亿元;据不完全统计,晋江市拥有3万多家网店,年交易额超过280亿元,约有6000家以上工贸企业运用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等平台(主要是B2B、B2C),约有1000多家企业加入贸亿鞋材网,约3000家企业加入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福建专区和晋江专区,晋江市已发展成为全国电子商业领域的重点区域。 (彭斌) 本文来源:泉州晚报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