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市科技馆:科学原来很有趣
发布时间:2019年04月28日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局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张楚研     来源:乌海日报     

   全面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是科技馆的使命,做好青少年的科普工作是其重要职责。近年来,市科技馆积极发挥好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不断创新教育模式,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为普及青少年科技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技课堂  培养创造能力

    在市科技馆科普活动部4D空间项目工作室,老师毕力格正带着一群孩子学习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现在能够前进了,你能不能思考一下,如何通过编程,调整舵机让机器人后退呢?”毕力格一边说,一边帮助学生杨宇辰进行微调。

    在老师的启发下,杨宇辰又开始观察机器人的结构,并在电脑上尝试编程。经过多次试验后,机器人最终能够完成前进、后退指令。“太棒了,我终于明白应该怎么调整了。”杨宇辰高兴地说道。

    “编程在人们的印象中一直很复杂,我们的课程采用图形编程,通过电脑调整图形角度来控制舵机的行动轨迹,达到机器人完成指令的目的。舵机就是机器人的关节。这种编程方式非常简单,但孩子需要思考很多问题,如机器人关节和人体关节的区别、舵机调整的角度等。通过编程学习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将来如果他们喜欢编程,学习代码编程也会相对容易一些。”毕力格说。

    机器人编程只是科技馆众多科技课之一。

    依托科技馆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资源,市科技馆积极发挥服务青少年的作用,开设了“疯狂小博士”科学实验、机床制作、无线电定位、航模(海模)制作等十几个项目,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新创意和奇思妙想的舞台,全面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

    此外,市科技馆始终坚持为全市20多所中小学校免费提供陶艺制作、基础应用科学等课程,且与三区教育局协调制定了社会实践课程表,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做好科技教育校内、外的有效衔接,为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据统计,2018年,全市共有21所中小学的近2000人次参加了社会实践课程。

展教结合  娱乐也是学习

    在市科技馆的基础应用展厅,刘展宁在“万有引力”展示台前聚精会神地观察着小球的运动轨迹,并根据说明,一次又一次把小球从台体底部放回顶部。“我喜欢来科技馆玩,像这样的小游戏,我可以自己动手体验,特别有意思。”刘展宁说。

    刘展宁的妈妈刘小莉一直站在旁边认真观察着孩子的举动。“孩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报名参加了科技馆的口才班和科学班的学习,每次上完课我都会带着他到各个展厅参观体验。通过参观,他可以学到科学知识、提高防火意识、培养创新思维,而这些内容,是我们在家没有办法给他全方位展示,让他参与学习的。”刘小莉说。

    基础应用展厅中机器人乐园,经常会吸引众多的青少年和家长前来。他们与机器人亲密接触、互动,激发了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安全教育展厅的地震掩埋体验项目,青少年可以利用VR技术,模拟真实情境,了解和学习防震避险知识,感受地震的真实效果。

    此外,工业经济循环展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厅、交通体验馆等展厅,也吸引着众多孩子的目光。通过参观、互动、体验,孩子们不仅对科技展品有了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同时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除了利用展厅展馆进行科普教育外,市科技馆还通过编排科普类节目进行科普教育。2018年,市科技馆先后编排了10部科普秀、科普剧、科普脱口秀,全年参与科普演出14场次。

    “我们展教部主要的工作是展览教育,从科技馆的实际出发,利用馆内现有资源,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向青少年普及各类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安全防范意识、动手能力等。”市科技馆展教部部长信宇璇说。

主题活动  在体验中成长

    “大家好,这件展品的名字叫万丈深渊。它的体验方法是:走上地台后,低头向脚下望去,就能感受到万丈深渊带给我们的刺激。”在基础应用展厅,小讲解员谢志恒对前来参观的游客进行展品讲解。

    “小小志愿讲解员”是科技馆的品牌项目之一。

    为加大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力度,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市科技馆招募选拔语言表达能力、精神风貌良好的小志愿讲解员,参加市科技馆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已注册的小讲解员有600余人,参与全市各项讲解活动1万余场次。2018年,市科技馆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学雷锋活动、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平安出行宣传活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等60余次。

    “8元挑战生存体验”活动,是市科技馆的另一个品牌社会实践活动。活动规则是:孩子们分成10个小组,每组一名带队老师;孩子在一天内每人只带8元钱、1瓶水,他们需要根据科技馆提供的材料制作传统工艺品,上街售卖,赚取本组队员及带队老师的车费和午餐费;任务包括与陌生人沟通、以小记者的身份进行采访、城市岗位体验、参观博物馆、寻找道德模范、探望孤寡老人、完成一份社会实践报告并分享感受等。每个小组需要抽取3项任务,在一天之内完成,所有的行程都由孩子自行安排。

    朱昱参加了今年1月份的“8元挑战生存体验”活动,并担任小组长。她说:“参加活动后,我觉得自己学到很多东西。作为小组长,我学会了协调分工;推销商品,让我和陌生人沟通更容易了;在被拒绝多次后,我理解了父母挣钱的不容易;看望孤寡老人,与老人交谈后我变得懂事了。”

    近年来,市科技馆积极打造“眼见为实”科普实验室、小小志愿讲解员、“为孩子鼓掌”科普制作大赛、科普进校园、青少年才艺大赛和“阳光少年,励志成长”素质拓展训练营等品牌活动,同时坚持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主题活动、冬夏令营主题活动,丰富的品牌活动和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快乐成长。

    市科技馆负责人孙安琴表示,市科技馆自建成开放以来,积极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努力提高公民科学素养。2018年,市科技馆开展青少年成长讲堂、科普进校园及利用科技展厅开展各类科普体验活动百余场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促进科普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市科技馆作为团属阵地和科普教育阵地,一直立足于场馆建设,通过孩子互动、体验、实践式的学习方式,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培养孩子的科技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等,努力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孙安琴说。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