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工作动态
深切的缅怀 无尽的思念 ——乌海市干部群众深情追忆布赫同志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6日 作者: 来源: 浏览次数:
作者:赵永强 郭婧 段维娜 来源:乌海日报

布赫同志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草原儿女的心中。
怀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我市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纷纷表示,将继续发扬布赫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奋发有为,做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深切缅怀布赫同志,为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而努力奋斗。

布赫同志十分关心乌海市的经济发展

长期以来,布赫同志非常关心乌海的煤炭工业发展。1989年8月18日,时任自治区政府主席的布赫同志,来到乌海市,深入乌达矿务局五虎山矿井下,看望煤矿工人。当天晚上8点钟升井后,布赫同志没有吃饭、休息,又和工人代表、基层干部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座谈,详细了解煤矿生产、工人生活等情况,并深情地题写了“全社会都来关心煤炭事业,全社会都要尊重煤矿工人”。简短的题词不仅是布赫同志对煤炭工业发展的重视,更是对广大煤矿职工的关心和挂念。

布赫同志去世的消息来的太突然,让时任老石旦煤矿党委宣传部干事王东彪感到很震惊。“虽然我和老人家只有一面之缘,但简单的几句对话,浸透着布赫同志对人民群众的一片深情。”58岁的王东彪回忆说,26年前的冬天,也就是1991年2月10日,布赫同志冒着严寒实地察看了老石旦煤矿煤炭外运情况并听取煤矿的工作汇报,深入煤矿职工家中,了解煤矿工人生产生活情况。期间,布赫同志语重心长地叮嘱地方党委、政府和企业必须把煤矿安全生产搞好,同时要高度重视关心煤矿工人的生活,煤矿工作艰苦,工人们生活较困难。“布赫同志对煤矿职工生活细心周到的关心,至今令我难以忘怀。”王东彪追忆说,布赫同志十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领导。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和优良作风将永远铭记在各族人民心中。

布赫同志心里始终装着乌海人民。2006年9月6日,乌海市举行了建市30周年庆祝大会。离开领导岗位的布赫同志为乌海市建市30周年发来贺电,祝乌海市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的乌海市取得更大成就。时隔一年,2007年6月27日,布赫同志来我市视察。布赫同志在神华乌海煤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视察时,对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和煤炭资源深加工方面大有可为,可以带动一大批企业,推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布赫同志在海勃湾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视察时说,乌海农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农业示范区建设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希望你们进一步开拓思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更多的农区居民从中受益。在视察我市滨河新区规划建设时,布赫同志对我市调整城市布局、拓展城市空间、利用黄河水利资源促进城市化水平全面提升的做法给予赞赏。布赫同志还深入到我市海吉氯碱化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市植物园、人民公园等地视察,对我市各项事业给予了亲切关怀和热情鼓励。

布赫同志对乌海市文化事业发展寄予厚望

2013年8月25日,我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翰墨长河”中国书法城·乌海书法美术摄影展即将圆满落幕之际,已经87岁高龄的布赫同志亲自到中国美术馆参观指导。

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孙长青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不由得为布赫同志平易近人的亲和力以及对文化事业矢志不渝的追求而感佩不已。

孙长青说,布赫同志一到展厅,就认真欣赏每一幅作品。从书体到笔法再到书写的内容,布赫同志驻足凝神,不时地询问工作人员书法作品相关作者的情况。

“布赫同志对我市中国书法城建设给予了高度赞扬,还称赞乌海的书法道路走得正,书法作品有正气,要继续传承下去。”孙长青回忆说。

布赫同志在参观时指出,乌海市委、市政府应继续加大文化事业建设力度,为群众搭建平台,鼓励更多的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投身到乌海市文化事业和中国书法城的建设中,力争使文化事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在我市中青年书法家冯印强创作的《正气歌》隶书书法作品前,布赫同志对其颇具古风的特色大加赞赏。

冯印强饱含深情地说:“我永远记得,当时布赫同志拍着我的肩膀,鼓励我要继续积极探索书法文化。这对我们广大的中青年书法爱好者意义非凡,让我们坚定了传承和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在看到表现我市煤炭工人辛勤工作的摄影作品《升井》和《求索》时,布赫同志站在作品前久久凝视。他说:“这些作品让我想起上世纪80年代,我去乌海调研,深入井下,慰问矿工,了解乌海煤炭生产的场景,真希望能再到乌海,看看乌海的新气象。”

布赫同志对于乌海深厚的感情,在2007年布赫同志为乌海题的一幅字上就可以表现出来:“黄河长、乌海亲”。这短短6个字,凝聚着布赫同志对乌海改革发展的深切厚望。

时任市文联主席张百会在回忆时说到:“布赫同志对乌海的文化事业发展一直记挂在心上。为了推动乌海文化事业发展,他亲自为期刊‘乌海文苑’题字,并提出了殷切期盼,这已经是《乌海文苑》现在的办刊宗旨了。”

布赫同志对乌海文化事业的倾心关注,让一批批优秀的文化作品面世,让许许多多的文化艺术爱好者矢志不渝地在文化事业发展道路上大步前行。

布赫同志高度重视乌海市民族团结和民族教育事业

长期以来,布赫同志高度重视民族团结和民族教育事业的繁荣,把一生都献给了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伟大事业。

“布赫同志十分关注民族教育发展,他主编的《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曾作为教材在我校进行民族团结教育。2007年布赫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了校名,这不仅是对内蒙古民族进步事业的热切关心,更是对我市民族教育发展寄予的厚望。”市蒙古族中学校长查干说,“布赫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革命精神、崇高品德、优良作风、光辉业绩,将永远铭记在草原儿女的心中,激励着我们进一步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继续弘扬和发展民族文化,努力培养民族人才,扎扎实实搞教学,踏踏实实育新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75岁的乌海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道·苏达那木认真回忆,细细讲述:“布赫同志十分重视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付出了诸多努力和心血,他十分支持成立八省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这激励了广大的蒙古语言文字工作者,使蒙古语言文字工作不断走上正轨,发展得越来越好。”

海南区西卓子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巴音说:“在内蒙古工作期间,布赫同志对家乡倾注了无限的热爱与深情,他经常深入农村牧区探望基层农牧民,可以说走遍了自治区的山山水水,熟知内蒙古的一草一木。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学习布赫同志对工作的这份热情,深入到百姓生活中,更加广泛地了解民情,不忘初心,团结一致,积极地帮扶困难群众、困难家庭解决实际问题。”
打印 关闭

上一条:

下一条: